A-A+

鸿蒙系统除了华为在用,为什么其它手机都不用

2022年02月09日 基础知识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

从四月底华为正式向消费者发布鸿蒙手机系统,然后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安装量就突破了1000次,致使服务器都在一段时间内崩溃。

但是我们也能看到,相比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对于鸿蒙系统的大力支持,那些所谓的“大V”,那些所谓的“友商”们要么就是沉默不语(小米,OPPO,VIVO这些),要么就是冷嘲热讽(比如“著名经济学家”宋清辉,公然在网上抹黑华为,比如某厂的公关黄某在群里爆粗口,再比如那些说什么套壳的,会被控制的,没什么优势的等等等等!)

那么我们重点说一下所谓的“友商”为什么短期内不会采取鸿蒙。

第一,条件不允许。现在国内的手机厂商,因为销量巨大,所以都会和谷歌合作把安卓进行深度优化。要是现在财务鸿蒙的话,那就需要额外在组建团队对鸿蒙进行优化。这对于友商来说,是没办法接受的事情,或者说是不想接受。

第二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害怕!这里的害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:第一个方面是害怕谷歌。如果自己采用了鸿蒙,哪怕是在国内某些型号上面采用鸿蒙,一旦把谷歌惹恼了,最新的安卓系统自己第一时间不能采用,就少了一个可以吹嘘的卖点了(处理器,屏幕,像素,系统,这几个是被友商最常用的卖点)所以哪怕就是有任何一点担忧,友商们都不会第一时间用鸿蒙的。

第二个方面是害怕华为。要知道,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,华为手机的国内销量第一,全球前三。那个时候友商们想的是怎么把华为给干翻了。现在华为手机没有芯片了,不行了,但是却出了鸿蒙,你让友商们采用华为的手机系统,那些大佬不要面子啊?再说了,华为缺芯片是暂时的,一旦芯片问题能够解决,到时候华为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卷土重来。一旦到了那个时候,手机硬件拼不过华为,系统还是用华为的,那自己的手机还能卖得出去吗?你说他们怎么不会害怕呢?!

第三点,友商们大部分是上市公司,既然是上市公司,那么他们的决策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的影响。而这些资本,大部分都是美帝的资本,有这些资本在,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友商使用华为呢?

所以,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,短时间内要想让友商使用鸿蒙,是做不到的。但是长期来看,什么时候友商们会使用上鸿蒙呢?那就只能是在华为足够强大,祖国足够强大之后了!

最后,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看到的文案:走好自己的路,迈好自己的步,不要理会那些在背后说三道四的废物!

祖国终将会强大,而过往的历史证明,资本家是无法让我们国家富强的,资本家的眼里只有利益。只有多一些像任总这样的企业家,才能真正的带领我们打败国外那些别有用心的人!

网友二:

首先需要说明,题主所问的,其实是一个伪问题,这个结论不知道从而得出?我的理解是,题主可能以为鸿蒙系统已经发布,就应该一呼百应,所有手机都用上这个系统,如果不是如此,那就是“困难”。

这太可笑了,商业行为不是儿戏,鸿蒙热度如此之高,当前使用这个系统显然可以得到巨大的“红利”,但是任何企业的决策,都有其客观规律存在。

在商言商,对于友商而言,使用鸿蒙可不是喊口号这么简单,而是一定要进行严谨的商业分析之后才能进行决策,而决策的难点,就在于“时间”、“意愿”和“技术”这几方面——

全新的鸿蒙2.0系统刚刚发布,所以当下大多数友商对该系统的熟悉程度不高,贸然使用显然不现实,相对而言,鸿蒙系统对于华为手机肯定更加“友好”一些,这是很自然的,鸿蒙的开发、调试肯定都是在华为的硬件基础之上进行,而友商的手机尚未进行大规模测试,就这么安装上去,显然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,这样的行为,非成熟的商业公司所为。

但这只是个“时间”问题,从目前发布的鸿蒙系统来看,其成熟度相当高,不排除很快就有友商跟进,而且很容易判断的就是,一定会有某些新的品牌,会借机造势,利用鸿蒙的热度,打造全新的手机出来,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,而已经具备规律的大厂,则会相对慎重。

对于大厂而言,“意愿”就成了最大的障碍,众所周知,今天的手机市场,远不是一款产品这么简单,智能手机作为一款通信设备,同时承担着接入广袤的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实现人工智能等等战略价值,其商业模式颇为复杂,但核心脱离不了自主生态,所以,每家手机厂商,都在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系,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鸿蒙系统就显得有些尴尬了,它带有浓厚的华为色彩,这不得不让友商忌惮,而其所能带来的好处,又不比当前的安卓系统,两相比较,暂时观望就成了最佳策略。

站在华为角度,鸿蒙系统的“去华为化”就成为关键,如果能够被工信部列为国家标准,甚至成为行业强制标准,我想友商的接入意愿才可能大幅度提升,但是,这对于中国仍处在成长期的手机产业而言,却未必是一件好事。

最后就是“技术”,鸿蒙的核心,并非是手机的操作系统,而是物联网的操作系统,也就意味着,对于类似小米这样的企业而言,使用鸿蒙,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构建数年的小米生态体系都得推翻重构,很容易相见,即使小米有意愿,要做到这样的结果,也是个巨大的工程,甚至根本就不可行。

鸿蒙的未来,还得看华为!

与此同时,更值得关注的,并非是当前已经成名的友商,而是那些现在或许还默默无闻的企业家们,他们早已经嗅到了商机,围绕鸿蒙系统构建全新的商业生态,或许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,鸿蒙更多会出现在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品牌产品上,然后,才会慢慢渗透到更加主流的品牌产品线中(前提是他们还依然存活着)。

至于荣耀,当下的情况肯定是暂时现象,应该不出多久,就会接入鸿蒙,这是毫无争议的事情。

网友三:

手机上的鸿蒙说出花也是AOSP修改而来,和MIUI、color区别不大。万物互联等特性非常棒,但是属于应用层的东西,不是什么安卓不能实现的玩意,其他厂商直接用AOSP不就完了吗?

作为开源系统AOSP卡不了任何厂商的脖子,顶多卡中国根本不用的GMS,影响这个品牌的海外销售,鸿蒙是不是换壳都解决不了。反之现在所谓的开源的鸿蒙是物联设备的轻量系统,不是给手机用的。真正华为现在手机用的所谓兼容安卓的鸿蒙可没开源呢。真用上鸿蒙,谷歌卡不卡脖子单说,华为也能卡脖子,何苦多一道束缚呢?

大家都在观望,或者就不会使用。

因为鸿蒙控制在华为手中,华为作为狼性文化,横行世界,只要有他在的地方,都是腥风血雨,你死我活。

没有人想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里,安卓怎么样也是开源的,而且多年成熟,不会受制,鸿蒙,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。

更何况,很多厂商都有自己的研发路线,更不可能用鸿蒙。

网友四:

说这句话有点为时尚早。毕竟鸿蒙系统还处于公测阶段,要留出一些时间,等鸿蒙系统发展成熟以后,再做定论。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,让友商使用鸿蒙系统很困难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。

第一、使用什么系统是友商的自由,其他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来做出选择。

第二、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,仅以国内的手机厂商而言,已经在安卓系统领域深耕了数年,不管是手机的稳定性还是其他方面,都已经基本形成了“定论”,如果采用鸿蒙系统,就要重新投入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来进行研究。以小米为例,如果它放弃MIUI系统,采用鸿蒙系统的话,需要考虑是否将系统的界面做到与MIUI一致、如何保留小米独有的一些科技特点等等。

第三、鸿蒙系统的优势是否真的很凸显?如果鸿蒙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做的很独特,比方说流畅性、稳定性、适配性,以及万物互联等等,都是其他系统所没有的,那么肯定会有手机厂商主动去尝试使用鸿蒙系统。

网友五:

鸿蒙伊始,生生不息,未来可期。鸿蒙新生,需小心呵护,为其提供发展壮大的时间和机会,更需要自身强大,能与现有的安卓和苹果系统抗衡,能为友商提供经济利益与后期的长远发展。

鸿蒙系统的“万物互联”,一生万物,万物归一, 终究需要扩大到“万”家合作伙伴,才能形成整个生态。而目前国内其他重要的手机厂商都已经搭载了成熟的安卓系统,市面上上大部分手机应用都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和测试,基本上做到了完全适配,如果贸然更换成为鸿蒙系统,必然需要进行较长时期的磨合,这期间对于厂商行业的发展,商业版图的规划及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。

但是以个人浅见来说,以目前国内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,有关部门会协助推广,国内部分民众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也有切换意愿,希望鸿蒙系统能逐渐发展壮大,在操作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另:今天酷派官博发布:“致敬鸿蒙,今晚见”。

网友六:

一个新产品、新系统刚刚推出之时,除了少部分好奇心较强、观念较为前卫的用户以外,许多用户都会考虑、观望一段时间,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使用。

目前,鸿蒙系统本身还不稳定,处在升级之中,并且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版本迭代,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因为系统不够成熟而给自身产品带来体验的隐患,因此友商可能会先思考一段时间。等到鸿蒙系统广泛应用的趋势逐步确立之时,许多原先持摇摆态度的用户可能会开始采用鸿蒙系统。

其实,鸿蒙不仅仅是一个手机系统,还是家电、汽车、移动数码产品的系统,整个大系统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,很难一蹴而就。单独作为手机系统而言,鸿蒙的生态还没有完成,友商会担心现在采用鸿蒙,有可能存在功能实现上的鸿沟,无法与安卓匹敌,容易带来隐患。

当然,鸿蒙系统是充满多元性和创新性的,它的出现是前沿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,也表明诸多科研工作者专注创造、辛勤耕耘的努力没有白费。在此,向广大一丝不苟、聚精会神于科技创新、科研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与支持。谢谢你们,让世界更美好,让生活更有趣!

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鸿蒙系统产品升级、系统优化等相关难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。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科技世界!

网友七:

第一,大家都不想冒险,毕竟刚出来的系统,用户使用习惯都要考虑。

第二,后续还有许多软件是否适配,还有软件开发什么的,也要考虑。

尽管会面临种种困难,但是中国还是要有自已的东西,不愿在特殊情况下,被人扼住喉咙,想卡我们的系统就卡,想开后门就开。

作为手机用户的大国,支持国产,哪怕艰难,但已有了最难的第一步,相信最终鸿蒙必将成功。

想想,手机发展历程,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。

网友八:

目前正打算推动公司参与鸿蒙生态。

一个商业决策,往往都有比较理性的综合性判断,同时对多少多少会带有感性的影响。

(一)先说理性的部分:“友商”如果是指米、O、V这几家。

新产品的综合收益=新产品的收益-新产品的学习成本-切换老产品的成本

对于这些友商来说,底层操作系统的切换一定要使得新产品的综合收益为正,最好是比较大的正。

1、鸿蒙的用户主要还是华为粉,因为友商使用鸿蒙而切换的概率较小。当然,如果友商对此比较积极,可以收获部分因为供货不足或者价位因素而转换的华为粉。第一项收益为正,但是不会太大。

2、新产品学习成本,鸿蒙与Android的上层开发可以兼容,但是底层从芯片、驱动到系统兼容性测试,远远不成熟。高通等支持还没有到位之前,这一项成本依然很高。

3、切换成本。大厂对于旗舰机型都要有系统可以升级,这样就算切换系统,对现有用户的维护将会导致负担很重。过去就算是android,很多机型都没有持续升级维护,如果双系统,那么复杂度将是原来的四倍。这一项成本很高。

(二)再说感性的部分

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一样,友商不是朋友,而是竞争的商人,只是比较讲究商业道德的竞争者。中兴困难的时候,华为不去刻意抢中兴的客户就算仁义了,总不能要求华为要站在中兴的边上为中兴加油、采用中兴的芯片吧(是的,中兴微电子在国内也排的上号)。

所以情感性大家其实是互相打架的,现在还要被一堆粉丝逼着表态。友商只能说好,我们再看看。

至于我司为什么愿意呢,因为我司没有这些友商的历史恩怨,也没有那么多的切换成本,也许可以创新一些产品,切入华为生态链,就算我感性上不那么粉华为,我也会认同鸿蒙带来的正向效益的。

标签:

给我留言